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藏区新观察:“环境革命”激活乡村振兴
新华社兰州10月22日电题:藏区新观察:“环境革命”激活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任卫东、姜伟超
深秋朝阳映照下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知合么村,像一座精心雕琢的公园。广场、廊道、凉亭连着一座座红顶白墙的农家小院,青砖铺就的村道像被拖洗过一样干净。
经过了盛夏的哺育,十月的草原,牛壮羊肥、牧民欢笑。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自2015年开始,甘南州掀起一场“环境革命”,以全域环境整治为抓手,寻找生产方式转型的长效之路,推动生态升级。
“环境革命”擦亮藏区“幸福感”
“过去道路没硬化,牛粪糊满墙,到处都是泥坑坑和垃圾堆。”桑老皱着眉头回忆道。“一下雨,人就和泥抢鞋。”知合么村村民桑老亲眼见证了几年来村庄的巨大变化,取出老照片,对比之下感慨不已。
碌曲县阿拉乡田多村村民东努体会最深的是人畜分离和厕所、淋浴的使用,让他感到真正融入了现代生活。“热水一开就有,厕所随用随冲,和城里一样。”东努家的卫生间和城市居民的没有区别,白色瓷砖铺地,一体化卫浴设施锃明瓦亮。
甘南州坐落在甘青川三省接合部,被视为西部最具自然魅力的地区之一。但长期以来,农牧村脏乱差积习根深蒂固真人百家家乐app,草原上、道路旁、河道中、水沟里垃圾随处可见,“人与牲畜住一起,家里家外泥汤汤”。群众的口袋鼓了、家里富了,但对生活变化的“体感温度”没有上来,“幸福感”没有擦亮。
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甘南藏族自治州2015年开始把“环境革命”作为全州工作的总抓手,以“全域无垃圾”为目标制定了几十项标准,从草原、道路一直治理到灶台、炕头。
要改变传统生活习惯很不容易。记者在甘南藏区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干部们下乡,手里拿着一把垃圾钳,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有领导抽完烟把烟头一扔,往前走了几步忽然又折回来,捡起烟头装进兜里。
几年过去,现在的甘南草原,视线内不见一片垃圾,满山满谷的绿和青草气息迎面扑来。游客到此第一句赞美往往不是“真美”,而是“真干净”。牧民家里也一尘不染,用群众的话说“地上落上根羊毛都忍不住捡起来”。
“自从环境整治后,实施了人畜分离,厨卫改造工程,感觉生活一下子被‘擦亮了’。”东努说。
“环境革命”激活乡村振兴
从兰州出发,沿兰郎高速进入甘南州后的第一个村子就是香告村。
香告村有300多人,其中80%为藏族,20%是回族和汉族。放了半辈子羊的村民才多开了一家牧家乐,这位曾经的贫困户家里,一波波游客接踵而至。忙了一天,笑容就没从才多黑黢黢的脸上消失过。
村子背靠的太阳山是才多增收的“底气”。青山朗润,廊桥飞跨,从山上流下的碧水淌成一条小河穿村而过。村支书闹日加介绍,今年村集体收入仅旅游一项预计超过200万元。
甘南作为全国的生态屏障,90%以上区域属于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整体属于生态脆弱区、灾害频发区、连片贫困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
同时,经过多年发展,草山资源已不堪重负,传统农牧业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旅游资源“靓”而不优,环境脏乱,游客吃不习惯、住不自在,转型发展需要突破瓶颈。
面对现状,甘南州大胆探索,在“环境革命”的同时打造以“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小康村。截至目前,全州累计投入资金126亿元,建设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生态文明小康村1303个,全面提升了农牧村发展水平。
香告村是甘南州第一批建设的主打特色旅游的生态文明小康村,靠着“卖风景”2017年就实现整体脱贫。村民走出牧场,放下羊鞭,收入更高了。
甘南州规划,“十三五”期间,要建设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借助“环境革命”着力铸就乡村整形起飞平台,向世人展示新甘南的美好形象。
环境嬗变激发幸福追求
甘南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彻底改善农牧村综合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引发了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一系列嬗变,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越走越宽。
甘南州碌曲县尕秀村几年前还只是一个杂乱的草原定居点。从去年开始,全村借助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成为甘肃省旅游示范村,391户居民有65户开起了藏家乐、牧家乐,当年实现集体收入320万元。去年下半年,村里建设的大型旅游配套设施“晒金滩帐篷城”投入使用,引入两家大型旅行社参股。今年预计实现旅游收入800余万元。
2016年,甘南州游客人数突破了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27%,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6.78亿元。2018年,甘南州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保持双增长,全年接待游客121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生态发展正在转变成一种有品格的力量,不断激发着藏区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动力。
玛曲县欧拉乡班禅新村才多一家去年自发加入了当地的生态志愿者队伍。植树、植草、在草原上捡拾垃圾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才多和妻子也开始关心自己的生活品质,他们打算把攒下的钱送孩子上更好的学校。
“环境变了,人心也变了。是美的生态激发了群众追求幸福的动力。” 甘南州州长赵凌云说。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
收心环境 【收心建议】班主任教你如何让孩子在开学前调整好状态!
班主任寄语
两周后,孩子将迈入新学期,家长松口气的同时,容易忽视孩子易出现“问题”——开学综合症。
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孩子不可能一下子适应,很有可能浑浑噩噩地混过开学,不知不觉和同学拉开了差距。
别以为刚开学对孩子影响不大,事实上,开学头一个月是最关键的,孩子学得怎样,决定了一个学期的成绩。
暑期只剩2周,正是给孩子收心的最佳时机。
以下是班主任给孩子的一些收心建议,请各位家长查收!
调整生活和作息时间
为避免开学出现起床困难、早上萎靡不振,无心听课的情况,在假期的最后两周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以下提出“两步走”建议:
第一步,家长和孩子一起早睡早起,戒掉熬夜刷手机或看电视的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
第二步,家长和孩子一起加强锻炼,每天在户外运动一小时,让孩子以更健康的体魄迎接新学期。
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
暑假期间,我校教师每周三、周六要求学生上交作业,得到反馈后及时更正补充,大部分同学能按时提交,但是部分孩子需要家长的监督与配合,在假期最后两周,需要家校合作对孩子的作业进行督促,减少孩子的开学焦虑。
【检查作业进度】,至少应该完成80%以上,如果还有一大半未写,那就得加强对孩子的监督,确保孩子在开学前完成各科作业。
【检查作业质量】,如果孩子不经思考乱写一通,或者直接抄袭答案,要批评孩子态度不端正,并要求孩子重做。
逐步回归到学习状态
尼采说过:“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最后两周,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收心环境,保证家里足够安静、整洁,不打扰孩子的学习。其次,家长自己也要放宽心,对孩子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急躁,辅导孩子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提前做好新学期计划
“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学习也是一样的,有关研究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学习有条理,能够规划好一整个学期的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新学期快开始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新学期计划,将孩子新学期要怎么开展学习、以谁为目标、实现多大的进步等纳入到计划中。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规划学习,更从容地开启新学期。
营造新学期的仪式感
开学典礼是一种仪式,暑假收心也是一种仪式,父母应利用这种仪式感,为孩子创造对新学期的期待,与众不同的仪式感,就能赋予孩子成长的独特滋味。
开学前,带着孩子去购买新文具和笔记本,准备齐全各种学习用具,让孩子自己动手为新学期做准备;购买一些必需的辅导书籍,引导孩子把心思放回到学习上。
理解并缓解孩子情绪
暑假后期,部分孩子会出现开学焦虑,家长是孩子的“保护神”,要学会读懂并理解孩子的情绪,是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多表扬孩子,多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积极的学习动机,让孩子找到成就感和上进心。
让孩子知道,无论他的成绩好不好,父母都会坚定地站在他身边,前方有光,后方有我。
准备开学作业检测
检测内容与暑期作业密切相关,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端正态度,认真复习。新的学期,有一个完美的开始!
01循序渐进,用温和、简单的方式帮孩子收心,帮助孩子逐步找到上学时的状态。02心态平和,保持良好的态度和情绪,和孩子一起迎接开学,避免加重孩子的焦虑。03陪伴为主,陪伴就是一种教育,陪伴就是一种营养剂,给予孩子勇气和自信。04以身作则,展示给孩子看,父母在假期后如何收心,重新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05加强沟通,鼓励孩子倾诉,给予适时的安抚,用正面、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努力培养孩子的6个习惯
01
珍惜时间的习惯,高效利用每天的学习时间,不浪费,不磨蹭,不把作业拖到第二天。
02
自觉学习的习惯,根据每天的学习计划表,主动学习并完成作业,不用家长督促。
03
复习预习的习惯,复习上学期的知识,预习新学期的知识真人百家家乐app,做好各科的查漏补缺。
04
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依赖父母,不依赖参考书,让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
05
阅读的习惯,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和高层次的思想对话。
06
整理错题的习惯,合格的错题本要不断更新,写明出错原因,经常翻出来重做,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