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这一个月茶业复兴连着开了几期沙龙,从津乔的勐库“8年陈”,到思渡的“古树熟茶”,再到天英的“柑普”,竟然连着三个星期在讨论熟茶。
这种连续的讨论也让我不得不重新联想起关于熟茶的种种概念,以及去思考,为何我们要赋予熟茶这些概念?
在《云南茶生活百科全书》中,熟茶的发展一分钟就讲完了,第一代卢铸勋代表发水茶,第二代吴启英、邹炳良代表传统大堆发酵,第三代周红杰代表菌种添加发酵,以及第四代的离地发酵。
周重林老师经常说离地发酵使得茶叶不接地,使得火气走不掉,喝得多了会感觉燥热,喉咙发干。
从微观上看,这是因为离地发酵克服了堆味,因此往往是拿新出堆的茶来喝,而这些新出堆的茶上面还存在大量孢子,孢子会附着在喉咙上,自然使人感觉喉咙发干。将茶叶蒸透压饼,或者在寒冷的地方过冬,都能有效改善因为孢子造成的熟茶口感不适。
为什么普洱茶中会有孢子,这就要谈到发酵原理。
普洱茶发酵原理,只有一句话,微生物以茶叶为底物,不断活动改变底物内容,最终使得茶叶转化成我们称之为普洱茶(熟茶)的发酵茶。
但是细抠下来,就复杂得多了,微生物?是哪种微生物呢?
最早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周红杰教授,在《云南普洱茶》一书中,我们看到的答案是黑曲霉,根霉和酵母,这三个主要菌是普洱茶发酵中的优势菌种。
周老师通过优势菌种的添加,制作了独具特色的第三代熟茶。
但是有人提出质疑,在正常熟茶发酵中,大部分中心位置温度都在50度以上,所谓的优势菌种完全无法生存,倒是少量存在一种白色点点状的毛霉。
因此宁可相信这种高温菌种是普洱茶发酵的核心要素?我们对此可姑妄听之。
然而,云大生命科学院的张理珉教授用高温毛霉做过培养,发现该菌种并不会改变茶多酚结构。也就是说,这和茶叶口感形成没有太大关系。
其实关于科研层面的讨论,我们都可以做姑妄听之的打算。
一个胞外酶的说法更具说服力,即在低温层活跃的菌种会产生具有促进茶叶发酵作用的酶,在翻堆的时候,这些酶就均匀的分布在茶堆当中,虽然微生物无法在堆芯高温中存在,但是酶可以。于是普洱茶发酵就以这种奇异的形式发生。
列维·施特劳斯
普洱茶的固态发酵和葡萄酒的液态发酵有所不同,酒类发酵如今已几乎是纯菌种发酵,而普洱茶发酵中参与的菌种相比之下则太多太多。
伟大的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因为一杯朗姆酒,发生了如下感慨:
马丁尼克的朗姆酒所以香醇,是因为使用古老过时的造酒方法,在造酒过程中免不了渗入各种不纯的杂质。
文明的迷人之处主要来自沉淀其中的各种不纯之物,然而这并不表示我们就可借此放弃清理文明溪流的责任。由于在两方面都对,我们也就必须承认错误。要照理性办事,设法增加产量以便能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这是对的。但是去颂赞那些我们正努力要加以消除的各种不完美,这也是对。社会生活也就是一种毁灭掉使社会生活有味道之东西的过程。一旦我们不再考虑自己的社会而改研究其他异质社会的时候,似乎这种矛盾就消失了。
这翻译体真的让人头大,但仔细读透可窥见作者本意之精深。有些人喜欢传统,正是因为传统的那种醇厚,那种因为不纯的杂质而拥有的醇厚。
从普洱茶发酵来看,科技的发展不断提高可控性,使得变量越来越少,有效内容越来越纯。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什么其它?站在传统的角度看产业科技发展,或者站在科技的角度看传统审美,它们同样都显得自以为是,反复思考,我们只得不断承认自己的错误。
漫谈熟茶真人百家家乐app,到此告一段落,我们的思考或许就如列维·施特劳斯所说的那样:
我们只是正在进行中的转形的旁观者,而不是其活动的代理,我们也就更能比较评估其未来与过去,因为这些都只是美学沉思或智性思考的课题,而不是深深印刻在我们心灵上面的灵魂的焦虑。
文|李扬
图片源自网络和编辑部,谨以致谢
END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
茶馆环境 民国时期的茶馆有什么作用呢?
民国时期,以品茶为主的城市茶馆可称为“茶艺馆”,参与者多为社会名流、文人雅士,可说是文人饮茶品位商品化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品茶人口具有相当规模,品茶已普遍成为文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茶馆在上海租界、南京的繁华街道和商业中心均有开设,但这种文人化茶艺馆的形态并非茶馆的主流,毕竟它的品茶特性注定了对消费者有极大限制,只能在小众中经营。
图:昆明茶馆
抗战初期的昆明茶馆有350余家,多以清饮为主,并无售卖其他物品。大的有三四十张茶桌,小的也有三四张茶桌,开设茶馆成本极少。也有一些茶馆在馆中摆设饼食摊、木刻铺,晚间开赌场。如开设在光华街的光华茶社真人百家家乐app,附设理发室、包子铺,平时茶客每天有400人左右,秩序较为混乱,尤其晚上“茶客满座,馆内空气不清,谈话声甚嘈杂,又夹有抽竹烟筒时所发水汲动之声,又有剥瓜子之声,谈话声皆甚高,因人多之关系,非大声不足压倒他人之声,便不易得闻。谈话声以工人茶客最高,商人茶客较低。茶客多安于座,谈笑吸烟,少有起立走动”。位于昆明正义路的华丰茶楼,除了日常茶客每日约百人外,每逢纪念日竟然有“省党部每每派宣传员到馆宣传三民主义,每年约有七八次之多。宣传内容不离三民主义之要旨与解说,用说故事的方式宣传,每次宣传费时1小时半至2小时之久。商人茶客在此种宣传所受影响甚少,学生茶客则多注意倾听,有因受此宣传而醉心入党者”。昆明还有一种茶馆名为“播音茶馆”,颇有特色。所谓“播音茶馆”,即在馆中规定的一定时间内播放唱片以助茶兴,有用手摇留声机的,也有用电动留声机的,所播放音乐歌曲、京戏、滇戏唱片,多是流行曲目,也有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音乐唱片,有时也通过收音机播放新闻。茶资较清饮茶馆略贵一些。全市最大的播音茶馆是位于正义路的大华交益社,一些茶客每天来茶馆就是为了听唱片。
图:民国茶馆画
在民国时人看来,茶馆具有集合民众、洽谈业务、调查行情的功能,又有休息娱乐、消除疲劳、听书赏艺的享乐特征,还可以调解纠纷,“每一发生事端,即定期邀请硕望乡绅,或保甲人员,品评曲直,辨明是非。曲者负担茶资,以示儆戒,鼠牙雀角,涣然冰释。群众批评,舆论制裁,效力至为宏大,讲‘道理茶’至今未替”;茶馆还可以传播各种信息,增长知识,满足好奇心,可以指点江山,纵论古今,针砭时弊,表彰公益。当然,沉湎于茶馆会让人产生安逸心态,浪费大量时间,设备不良会传播疾病,一些低级趣味的说书影响风化,甚至流娼暗妓穿梭其中,为害风俗。
图:民国茶馆环境
茶馆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长期以来,茶馆多被误认为鼓励人们无所事事、滋生惰性,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但是人们忽视了茶馆多层次的、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功能。社会的演进总是伴随着时间概念变化的,但这种时间的新概念也仅限于受西方影响的新式精英。大多数一般市民仍保持着传统的时间观念,怎样利用他们的时间取决于他们的个人习惯、教育程度、职业和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等因素。即使是在许多现代娱乐场所出现以后,茶馆仍然是大多数市民最能接受的公共生活空间。
张宪文、张玉法:《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九册)》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苏子韬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